- 第1集
- 第2集
- 第3集
- 第4集
- 第5集
- 第6集
- 第7集
- 第8集
- 第9集
- 第10集
- 第11集
- 第12集
- 第13集
- 第14集
- 第15集
- 第16集
- 第17集
- 第18集
- 第19集
- 第20集
- 第21集
- 第22集
- 第23集
- 第24集
- 第25集
- 第26集
- 第27集
- 第28集
- 第29集
- 第30集
- 第31集
- 第32集
- 第33集
- 第34集
- 第35集
- 第36集
- 第37集
- 第38集
- 第39集
- 第40集
- 第41集
- 第42集
- 第43集
- 第44集
- 第45集
- 第46集
- 第47集
- 第48集
- 第49集
- 第50集
- 第51集
- 第52集
- 第53集
- 第54集
- 第55集
- 第56集
- 第57集
- 第58集
- 第59集
- 第60集
- 第61集
- 第62集
- 第63集
- 第64集
- 第65集
- 第66集
- 第67集
- 第68集
- 第69集
- 第70集
- 第71集
- 第72集
- 第73集
- 第74集
白寶山26集全集免費觀看第60集劇情介紹
圣人華洋看出趙匡胤似有心事,神不守舍。趙匡胤只是在擔心自家兄弟的病情,病雖不重,但符蓉新喪,無人照顧。于是趙匡胤便將華洋身邊的貼身宮女小蝶賜予趙光義為妾室,名如夫人。如夫人到了晉王府后,盡心盡力照顧王爺。可趙光義懷疑她是皇帝派來的奸細,在她面前從不談任何事情。一日,賈琰、楚昭輔和盧多遜來拜見。趙光義稱皇帝猜忌日深,如夫人是心腹大患,日后要更加謹慎行事。此時聽到屋外有人驚呼,趙光義一個眼色,一旁的葛霸沖出屋外,發現是蓮香打翻了王爺的藥。趙光義擔心剛才所說的話被蓮香聽到,明知葛霸對蓮香有情,仍讓葛霸出手。葛霸思量再三,眼含英雄淚在廚房內勒死了懷有自己骨肉的蓮香。回屋復命后,趙光義對他更加器重。蓮香雖死,但如夫人還在。眾人建議晉王盡快動手奪取皇位。賈琰更是稱已召募十萬府兵,又收買了趙普仆人李可度,隨時可置趙普死地,以防他在京城布下眼線,察覺王爺舉動后向皇帝告發。趙光義便命賈琰書信通知李可度,潛回汴京準備告發趙普。幾日后,趙光義身體逐漸恢復,已可下地行走。盧多遜深夜到訪,拿出一首偽造趙普筆跡的藏頭反詩,以此作為趙普謀反的證據,次日由李可度拿著到御史臺告發。盧多遜已事先知會了沈義倫、楚昭輔、張永
成都街頭,有宋兵行兇搶劫調戲婦女。呂余慶見狀當街拿下,請出尚方寶劍,嚴懲不貸。蜀民齊聲喝彩。深夜,趙匡胤擔心殺死孟昶之人會再入孟府加害花蕊夫人,便將她召至福寧宮。花蕊夫人一襲白衣,自孟昶死后恢復原名徐蕊。看到墻上月虹畫像,以為趙匡胤有邪淫之念。聽到趙匡胤要嚴查孟昶之死,徐蕊并不領情,反而認為趙匡胤是虛情假意。她雖恨孟昶昏庸,卻愛他專情,誓死為他守節。不想趙匡胤加封她為金城夫人,留在福寧宮修訂蜀國史冊,無許陪王伴駕,可隨時直言進諫于民利害之事,并賜宮女柳瑤服侍。趙匡胤離開后,還命王繼恩將月虹畫像摘下掛到勤政殿。徐蕊這才相信趙匡胤確為正人君子。王繼恩將徐蕊住福寧宮之事悄悄告知趙光義。符蓉猜測定是趙匡胤想得到徐蕊真心,所以才不愿用強。楚昭輔因在成都貪污蜀國國帑,掠奪皇宮,身為監軍卻無視軍士犯罪,被呂余慶參了一本,只能戴罪回京,幸得趙光義幫助將此事壓下。趙府內,趙普怒斥楚昭輔,楚昭輔跪在地上渾身發抖連連謝罪。趙普怒氣過后,稱趙光義出手相助必有目的,要楚昭輔以后更加小心行事。趙光義進崇元殿拜見皇帝,再次建議設多名宰相。趙匡胤仍擔心趙普和沈義倫同時為相,兩人會多有不和,反而耽誤國事。此時柳瑤來報,
福寧宮內,趙匡胤斥問月虹,當年登基時所送的汗巾。月虹不知汗巾已被薛鳳嬌偷走交給了皇帝,摸了身上后只說未帶。聽到趙匡胤一味追問汗巾所在,月虹也不再接話而是問起鄭恩之事,這更讓趙匡胤火冒三丈,將汗巾丟在桌上后,憤憤離開。月虹拿著汗巾,不知趙匡胤為何拿在手里還要問,百思不得其解。想起皇帝已多日未來福寧宮,可能另有新歡,雖心中不悅,但皇帝納嬪妃天經地義。這時月虹反而擔心起鄭恩。薛鳳嬌在一旁說已有人擔任禁軍教頭之職,月虹打算再見鄭恩,讓他另找其他門路。月虹心里雖說不反對趙匡胤有其他嬪妃,但心里總想弄清楚,就讓薛鳳嬌去勤政殿打聽。沒想到薛鳳嬌借此機會到趙匡胤面前呈上一皮囊,里面放的正是點檢做的令牌。當年趙普、趙光義瞞著趙匡胤構陷張永德,讓趙匡胤做上殿帥之職,才有了之后皇袍加身的資格。這個令牌對當事人及趙匡胤至關重要,可以為當事人保命,也能推翻趙匡胤的皇權根基。當時王繼恩將皮囊遺留在土坑里,薛鳳嬌怕柴榮追查,偷偷將皮囊收藏起來,之后又趁皇宮混亂盜走了令牌。現在薛鳳嬌將令牌交給趙匡胤,一是想請趙匡胤為自己報父母之仇,二是向趙匡胤表明自己的長久以來的仰慕之情。趙匡胤感恩于她保管令牌多年,當晚讓薛鳳嬌在勤
崇元殿內,趙匡胤想聽聽趙光義對宰相人選的想法。趙光義先試探推薦趙普和劉溫叟同入相,趙匡胤卻認為劉溫叟過于剛正,只適合管理御使臺。趙光義就進一步提出呂余慶與沈義倫,但趙匡胤覺得這兩人與趙普多有不和,可能耽誤國事,最終只任命趙普一人為相。政事堂內,趙普高舉皇帝敕令,自認為大宋開國后第一位真正宰相,從此正式主持政事堂,態度極為傲慢。這份敕令正是由趙光義代皇帝簽署,一是讓趙普明白誰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更高,二是希望趙普有所收斂,日后有需要出面作證杜太后遺詔時,不得不權衡輕重。同時為了能拉攏趙普,趙光義還命姚恕送去秦代玉雕。沒想到趙普收下玉雕,沒說幾句話就下了送客令。趙普不僅沒有感激,反而想以此作為趙光義賄賂大臣的證物。現在的趙普已經手攬大權,他還想集財政軍三權于一手,真正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。趙光義府里,賈琰認為趙普如此囂張,必會得罪同僚,等他失誤時,即可將他推下相位。趙普新官上任三把火,在大殿上奏報各地官員上折情況自相矛盾,請皇帝派欽差赴各地查看實情。趙匡胤便派參知政事呂余慶赴各地查看春播情況。一路上,呂余慶查得很多農民無地,只能租地受官吏富紳盤剝。這些官吏富紳還強搶無主田地,并少報畝數以少繳田
一聲鑼響,殿試開始。大多數武將歪歪扭扭的寫下自己的名字后就無從下筆,急得抓耳撓腮。有作弊被抓者,有氣急暈倒者,符昭壽則在考卷上隨意涂鴉,以示不滿。十柱香后,趙匡胤一聲令下,殿試結束。陶谷和盧多遜當場評卷,包括張瓊、符昭壽、鄭恩在內的十余名曾與趙匡胤打天下的親信將領落第。按之前旨意,趙匡胤下令推出殿外斬首。高懷德等人急忙跪地求情。趙匡胤不動聲色,問陶谷自己的卷上成績如何。陶谷和盧多遜大贊皇帝之作超凡脫俗。趙匡胤隨即命二人拿出考卷點檢字數。果然,文字雖優美,字數卻不足。按殿試要求,趙匡胤也屬落第,應當問斬。趙匡胤大聲質問是否應當一同問斬,眾大臣忙跪地磕頭,大氣都不敢喘。趙匡胤見目的達到,隨即在大殿上設宴。眾武將躲過一劫,紛紛謝恩。在場的文臣以為趙匡胤改了主意,個個面帶憂慮。酒宴上,趙普上前講述韓非子中目能及百里卻不見睫毛的故事,再次提醒皇帝。趙匡胤面露不悅,讓沉默不語的眾文官罰酒三杯。隨后趙匡胤又說起當年與眾兄弟浴血奮戰時的情景,各武將喜形于色也開始大談趙匡胤如何神勇。說到情深時,各兄弟起身立誓,愿為趙匡胤死而無憾。趙匡胤軟硬兼施,讓眾兄弟入了自己的圈套。他隨即說出自己在皇位上的十大憂慮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