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第1集
- 第2集
- 第3集
- 第4集
- 第5集
- 第6集
- 第7集
- 第8集
- 第9集
- 第10集
- 第11集
- 第12集
- 第13集
- 第14集
- 第15集
- 第16集
- 第17集
- 第18集
- 第19集
- 第20集
- 第21集
- 第22集
- 第23集
- 第24集
- 第25集
- 第26集
- 第27集
- 第28集
- 第29集
- 第30集
- 第31集
- 第32集
- 第33集
- 第34集
- 第35集
- 第36集
- 第37集
- 第38集
- 第39集
- 第40集
- 第41集
- 第42集
- 第43集
- 第44集
- 第45集
- 第46集
- 第47集
- 第48集
- 第49集
- 第50集
- 第51集
- 第52集
- 第53集
- 第54集
- 第55集
- 第56集
- 第57集
- 第58集
- 第59集
- 第60集
- 第61集
- 第62集
- 第63集
- 第64集
- 第65集
- 第66集
- 第67集
- 第68集
- 第69集
- 第70集
- 第71集
- 第72集
- 第73集
- 第74集
- 第75集
- 第76集
- 第77集
- 第78集
- 第79集
- 第80集
- 第81集
- 第82集
- 第83集
- 第84集
- 第85集
- 第86集
- 第87集
- 第88集
- 第89集
- 第90集
- 第91集
- 第92集
- 第93集
- 第94集
- 第95集
- 第96集
- 第97集
- 第98集
- 第99集
- 第100集
放松影視第23集劇情介紹
趙匡胤與月虹有心撮合張瓊和京娘。兩人分別找張瓊和京娘商量。張瓊本不愿意,但見趙匡胤堅持,只好遵旨。京娘本對趙匡胤有情嘴上又不敢說,經不住月虹、杜太后的一再勸說,也只好答應。成親之日,張瓊知道京娘曾鐘情于二哥趙匡胤,因此也未睡在洞房。京娘見張瓊雖是粗人竟也如此體貼,愿意教他認字讀書。張瓊嘴上答應,卻也并未放在心上。趙匡胤調高懷德進京,授予殿前都點檢,掌管宮中禁軍;而張瓊則掌管著京城禁軍。別人看來由自家兄弟掌握京城兵權,大可放心,趙普卻不這么認為。他覺得皇帝的結義兄弟手里都有兵權,又都居于京城,只要有一個想反,有人響應,京城則不保。趙普想向皇帝說明其中的厲害關系,可又怕引火燒身,打算等想出萬全之策后再上奏折。沈義倫奉旨督造文廟武廟,同時恢復國子監,完成后上殿奏報。趙匡胤贊之,并帶領文武大臣參拜文武廟。在文廟里,趙匡胤以九五之軀跪拜孔子像,為天下做出表率,推崇文治。并讓沈義倫的養子魯梁與國子監學生一齊發奮讀書,早日成國之棟梁。在武廟里,趙匡胤卻只是查看了供奉的武將塑像,認為孫臏兵法殘忍又心術不正,白啟坑殺降俘,不配入廟供奉。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,就是要表現出自己重文輕武的態度。沈義倫看到趙匡胤
韓珪在父親韓通墓前許愿,即使同歸于盡也要為父報仇。在杜太后出殯的路上,韓珪埋伏在路邊行刺趙匡胤不成,反被張瓊拿下。趙匡胤念他至孝,放了他一條生路。皇宮里,王繼恩并未將聽到的事情告訴符蓉。而趙匡胤苦于無人訴說,就將母親遺詔之事告訴了月虹,月虹同樣反對兄終弟及。趙普在研究了歷史典故后,認為前朝發生的兄弟即位,往往之后都不會將皇位還給原兄長的子孫。結合到太后殯天前見過符彥卿,殯天時符蓉的怪異舉動,趙普向趙匡胤言明,此事的始作俑者很可能是趙光義。為了皇帝的安全,趙普認為趙光義不應當再任殿帥一職。趙匡胤決定讓他接替沈義倫任開封府尹。這番對話,均被王繼恩聽到。符彥卿見幾日來并無動靜,就打算返回西京洛陽,再不回京城。趙光義也決定提出辭呈,赴外地做個節度使。符蓉則哭哭啼啼的進宮見月虹,稱趙光義思母心切,身染重病。種種行為,都是不想讓皇帝趙匡胤起疑。幾日后,趙光義進宮見駕。趙匡胤封他為開封府尹加同平章事宰相銜。趙光義稱怕有負皇恩,只求做個節度使或刺史。被趙匡胤說了幾句后,趙光義只好答應,即日接手開封府。一旁的趙普連忙假意恭賀,并說兼任殿帥似乎事務太多。趙匡胤就順勢讓張瓊接替趙光義的殿帥之職,張永德接替張
趙承宗將父親的書信交給劉溫叟,由其代為呈交皇帝。書信中趙普愿變賣家產,補償所占錢款,并愿自裁,以儆效尤。書信最后,再諫立皇長子為德昭太子。趙匡胤看后,命劉溫叟主審趙普,至于立太子之事,日后再議。程德玄奉旨往宰相府為趙普醫治,離開后立刻趕到開封府衙向趙光義稟報趙普書信內容。符蓉擔心皇帝讓程太醫醫治趙普,很可能會放趙普一馬。而趙光義擔心的是劉溫叟太迂腐,可能會從輕處置趙普。最讓兩人憂心的是立皇太子之事,所幸皇帝并未應允。趙匡胤半月有余未上早朝,時好時壞,圣人華洋傷心落淚,京娘時常入宮安慰華洋。趙匡胤在清醒的時候也開始思索安排后事,考慮皇權繼承。皇長子德昭已成年,但能力低下;皇次子德芳聰慧,深得皇帝喜愛,卻年紀尚幼;而兄弟趙光義則不是趙匡胤所希望的人選。這件事,讓趙匡胤心力憔悴。劉溫叟審理趙普一案后,趙普進宮請罪。一月不見,趙普的頭發胡子都已花白。趙匡胤見之詫異,趙普稱是擔心皇帝身體,幾日未眠,一夜白頭。趙普經過這幾日的面壁思過,幡然醒悟,自知居功自傲,才會有今天的下場,但求自裁以為天下人所鑒。趙匡胤念其忠心于大宋,對大宋功勛卓著,又自愿變賣家產,便從輕發落,讓趙普離京任使相。趙普沒想到自己
宋軍與漢遼聯軍大戰。楊繼業驍勇,大遼兇猛,宋軍大敗。戰報傳來,宰相趙普再次建議議和。趙匡胤和趙光義均認為此時不可罷兵示弱。趙普苦勸,趙匡胤只好暫時休兵,等待時機。不久后,大遼國主耶律璟被殺,遼國大亂,無暇顧及聯漢抗宋之事。趙匡胤立刻決定三日后親征太原,不想掌管財政的計相楚昭輔在上次伐漢后未及時籌備糧草軍需。楚昭輔想求趙普幫忙,但趙普也無從幫起。趙光義則用開封府儲備的糧草解了楚昭輔的燃眉之急。楚昭輔對趙光義更是忠心,說出趙普管家李可度借漕運販賣私貨,正與雷有鄰相印合。趙光義讓楚昭輔多多留意宰相府上之事。公元969年,趙匡胤親率二十萬大軍討伐北漢。一路大敗楊繼業,兵臨太原城下。此時趙匡胤對楊繼業已是心心相惜,只盼有朝一日能收入麾下。在查看了太原地形后,趙匡胤命人佯裝攻城,張瓊則帶兵決堤準備水淹太原。為免殃及百姓,趙匡胤事先派人射招降書入太原城。北漢宰相郭無為力勸國主劉繼恩投降,卻被其他大臣誣陷投敵。郭無為只好以死相諫。劉繼恩將郭無為的頭顱懸掛于城頭,以示堅決不降。趙匡胤見其冥頑不靈,下令灌城。不幾日太原城墻開始坍塌。劉繼恩親自上城頭督戰,楊繼業率軍奮力反抗。此時恰逢連日大雨,宋軍損失慘重。
沈父覺得自家丟失了原石,想必就要大禍臨頭了,于是打算遣散家人。沈柏南把自己虎頭鞋上面的寶石送給了唐荳荳,說這個東西是自己爺爺給自己的傳家寶物,是要交給長孫媳的。唐荳荳很高興的收下了。沈柏祺回到家中,交給了父親一塊寶石,說自己找到了寶石,沈父大喜過望,連忙讓人把寶石送去加工。唐荳荳和沈柏南在山上度過了一段甜蜜的時光,沈柏南很高興的要把大大給送回家,大大摔倒在地哭了起來。沈柏南和唐荳荳一起來到護國寺里面許愿,唐荳荳感謝了佛祖,并且希望沈柏南能夠平平安安的活下去。沈柏南在寺廟里面看到了紙筆,于是寫下了一篇策論,沒想到皇帝微服出訪,正好遇到了沈柏南。得知這篇文章竟然是沈柏南七歲時候的文章,小皇帝很是驚訝。此時忽然有人來刺殺皇帝,沈柏南一把將皇帝和唐荳荳一起推到了供桌下面藏起來,皇帝和唐荳荳認出來對方的身份,于是在供桌下面又是一陣打鬧。蘇信義抓住了王紫宓,并且告訴她有人告密,自己才知道的王大人想要揭發威昌候的事情。王紫宓當即心中一動,蘇信義趁機暗示王紫宓這個人就是沈家的沈莊主。王紫宓想辦法逃出了牢房,蘇信義很是滿意。王紫宓偷偷來到了沈家,果然在沈父的書房里面看到了一塊玉佩,王紫宓當即相信了蘇信義